什么是索引选择性?
既然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,那么是不是只要是查询语句需要,就建上索引?答案是否定的。因为索引虽然加快了查询速度,但索引也是有代价的:索引文件本身要消耗存储空间,同时索引会加重插入、删除和修改记录时的负担,另外,MySQL在运行时也要消耗资源维护索引,因此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。一般两种情况下不建议建索引。
第一种情况是表记录比较少,例如一两千条甚至只有几百条记录的表,没必要建索引,让查询做全表扫描就好了。至于多少条记录才算多,这个个人有个人的看法,我个人的经验是以2000作为分界线,记录数不超过 2000可以考虑不建索引,超过2000条可以酌情考虑索引。
另一种不建议建索引的情况是索引的选择性较低。所谓索引的选择性(Selectivity),是指不重复的索引值(也叫基数,Cardinality)与表记录数(#T)的比值:
Index Selectivity = Cardinality / #T
显然选择性的取值范围为(0, 1],选择性越高的索引价值越大,这是由B+Tree的性质决定的。
什么是Cardinality(基数)?
索引可以用来提升数据的查询速度,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查询条中出现的列都需要添加索引,对于什么时候添加B+树索引,一般的经验是,在访问表中很少一部分数据时使用B+数索引才有意义。对于性别字段、地区字段、类型字段,它们可取值的范围很小,称为低选择性。如:
select * from student where sex='M'
按性别进行查询时,可取值的范围一般只有'M','F'。因此上述SQL语句得到的结果可能是该表50%的数据,这时添加B+树索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。相反,如果某个字段的取值范围很广,几乎没有重复,即属于高选择性,则此时使用B+树索引是最合适的。例如,对于姓名字段,基本上在一个应用中不允许重名的出现。
索引的选择性是指索引列唯一值的数目与表中记录数的比例,如果一个表中有2000条记录,表索引列有1980个不同的值,那么这个索引的选择性就是1980/2000=0.99。一个索引的选择性越接近于1,这个索引的效率就越高。如果是使用基于cost的最优化,优化器不应该使用选择性不好的索引。如果是使用基于rule的最优化,优化器在确定执行路径时不会考虑索引的选择性,当然除非是唯一性索引(唯一性索引属于高选择性),并且不得不手工优化查询以避免使用非选择性的索引。
怎么查看索引是否属于高选择性呢?可以通过SHOW INDEX结果中的列Cardinality来观察。Cardinality值非常关键,表示索引中不重复记录数量的预估值。同时需要注意的是,Cardinality是一个预估值。同时需要注意的是,Cardinality是一个预估值,而不是一个准确值,基本上用户也不可能得到一个准确的值。在实际应用中,Cardinality/n_rows_in_table应尽可能地接近1。如果非常小,那么用户需要考虑是否还有必要创建这个索引。故在访问高选择性属性的字段并从表中取出很少一部分数据时,对这个字段添加B+树索引是非常有必要的。使用执行计划(explain)可以用来查看这个SQL语句需要查询的行数。
Innodb存储引擎是如何统计Cardinality(基数)?
我们知道了Cardinality表示选择性,建立索引的前提是列中的数据是高选择性的,这对数据库来说才具有实际意义。然而数据库是怎样来统计Cardinality信息的呢?因为MySQL数据库中有各种不同的存储引擎,而每种存储引擎对于B+树索引的实现又各不相同,所以对Cardinality的统计是放在存储引擎层进行的。
此外需要考虑到的是,在生产环境中,索引的更新操作可能是非常频繁的。如果每次索引在发生操作时就对其进行Cardinality的统计,那么将会给数据库带来很大的负担。另外需要考虑的是,如果一张表的数据非常大,如一张表有50G的数据,那么统计一次Cardinality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可能非常长。这在生产环境下,也是不能接受的。因此,数据库对于Cardinality的统计都是通过采样的方法来完成的。
在InnoDB存储引擎中,Cardinality统计信息的更新发生在两个操作中:INSERT和UPDATE。根据前面的叙述,不可能在每次发生INSERT和UPDATE时就去更新Cardinality信息,这样会增加数据库系统的负荷,同时对于大表的统计,时间上也不允许数据库这样去操作。因此,InnoDB存储引擎内部对更新Cardinality信息的策略为:
- 表中1/16的数据已发送过变化。
- stat_modified_counter>2000000000。
第一种策略为自上次统计Cardinality信息后,表中1/16的数据已经发生过变化,这时需要更新Cardinality信息。第二种情况考虑的是,如果对表中某一行数据频繁地进行更新操作,这时表中的数据实际并没有增加,实际发生变化的还是这一行数据,则第一种更新策略就无法适用这种情况。故在InnoDB存储引擎内部有一个计数器stat_modified_counter,用来表示发生变化的次数。当stat_modified_counter,用来表示发生变化的次数,当stat_modified大于2000000000时,同样需要更新Cardinality信息。
接着考虑InnoDB存储引擎内部是怎样来进行Cardinality信息的统计和更新操作的?同样是通过采样的方法,默认InnoDB存储引擎对8个叶子节点(Leaf Page)进行采样,采样的过程如下:
- 取得B+树索引中叶子节点的数量,记为A。
- 随机取得B+树索引中8个叶子节点,统计每个页不同记录的个数,即为P1,P2,…,P8。
- 根据采样信息给出Cardinality的预估值:Cardinality = (P1+P2+…+P8) * A/8。
通过上述的说明可以发现,在InnoDB存储引擎中,Cardinality值是通过对8个叶子节点预估而得到的,不是一个世纪精确的值。再者,每次对Cardinality值的统计,都是通过随机取8个叶子节点得到的,这同时又暗示了另一个Cardinality对象,即每次得到的Cardinality值可能是不同的。如:SHOW INDEX FROM OrderDetails语句会触发MySQL数据库对于Cardinality值的统计,所以可能会出现此表没有任何数据变化,但是你多次执行SHOW INDEX FROM OrderDetails看到的Cardinality值不同。因为每次执行都会触发MySQL数据对于Cardinality值的统计,随机选取8个叶子节点进行分析。所以如果遇到这个并不是InnoDB存储因为的Bug,只是随机采样而导致的。
当然,有一种情况使得用户每次观察到的索引Cardinality值都是一样的,那就是表足够小,表的叶子节点数小于或者等于8个。这时即使随机采样,也总是会采取到这些页,因此每次得到的Cardinality值是相同的。
当执行SQL语句ANALYZE TABLE、SHOW TABLE STATUS、SHOW INDEX以及访问INFORMATION_SCHEMA架构下的表TABLES和STATISTICS时会导致InnoDB存储引擎去重新计算索引的Cardinality值。若表中的数据量非常大,并且表中存在多个辅助索引时,执行上述这些操作可能会非常慢。虽然用户可能并不希望去更新Cardinality值。
InnoDB 1.2版本提供了以下参数对Cardinality统计进行设置,这些参数如下:
mysql>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'%innodb_stats%';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
| Variable_name | Value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
| innodb_stats_auto_recalc | ON |
| innodb_stats_include_delete_marked | OFF |
| innodb_stats_method | nulls_equal |
| innodb_stats_on_metadata | OFF |
| innodb_stats_persistent | ON |
| innodb_stats_persistent_sample_pages | 20 |
| innodb_stats_sample_pages | 8 |
| innodb_stats_transient_sample_pages | 8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
8 rows in set (0.02 sec)
innodb_stats_auto_recalc
开启与否只会影响persistent类型的统计。
innodb_stats_method
用来判断如何对待索引中出现的NULL值记录,该参数默认值为nulls_equal,表示将NULL值记录视为相同的记录。其有效值还有nulls_unequal,nulls_ignored,分别表示将NULL值记录视为不同的记录和忽略NULL值记录。例如某页中索引记录为NULL、NULL、1、2、2、3、3、3,在参数innodb_stats_method的默认设置下,该页的Cardinality为4;若值为nulls_unequal,则该页的Cardinality为5;若值为nulls_ignored,则Cardinality为3。
innodb_stats_sample_pages
在InnoDB 1.2版本之前,用来设置统计Cardinality时每次采样的数量,默认值:8,在InnoDB 1.2版本时被innodb_stats_transient_sample_pages参数取代。
innodb_stats_on_metadata
当通过命令SHOW TABLE STATUS、SHOW INDEX及访问INFORMATION_SCHEMA架构下的表TABLES和STATISTICS时,是否需要重新计算索引的Cardinality值。默认值:OFF,InnoDB 1.2版本提供。
innodb_stats_persistent
是否将命令ANALYZE TABLE计算得到的Cardinality值存放到磁盘上,存放mysql.innodb_index_stats表中。若是,则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重新计算每个索引的Cardinality值,例如当MySQL数据库重启时。此外,用户也可以通过命令CREATE TABLE和ALTER TABLE的选项STATS_PERSISTENT来对每张表进行控制,默认值:ON,InnoDB 1.2版本提供。
innodb_stats_persistent_sample_pages
若参数innodb_stats_persistent设置为ON,该参数表示ANALYZE TABLE更新Cardinality值时每次采样页的数量。默认值:20,InnoDB 1.2版本提供。
innodb_stats_transient_sample_pages
该参数用来取代之前版本的参数innodb_stats_sample_pages,表示每次采样页的数量。默认值:8,InnoDB 1.2版本提供。
索引选择性实践
为了讨论索引策略,需要一个数据量不算小的数据库作为示例。本文选用MySQL官方文档中提供的示例数据库之一:employees。这个数据库关系复杂度适中,且数据量较大。下图是这个数据库的E-R关系图(引用自MySQL官方手册):
MySQL官方文档中关于此数据库的页面为https://dev.mysql.com/doc/employee/en。里面详细介绍了此数据库,并提供了下载地址和导入方法,如果有兴趣导入此数据库到自己的MySQL可以参考文中内容。
显然选择性的取值范围为(0, 1],其公式Index Selectivity = Cardinality / #T, 选择性越高的索引价值越大,这是由B+Tree的性质决定的。例如,如测试数据库中用到的employees.titles表,如果title字段经常被单独查询,是否需要建索引,我们看一下它的选择性:
mysql> SELECT count(DISTINCT(title))/count(*) AS Selectivity FROM employees.titles;
+-------------+
| Selectivity |
+-------------+
| 0.0000 |
+-------------+
1 row in set (0.29 sec)
title的选择性不足0.0001(精确值为0.00001579),所以实在没有什么必要为其单独建索引。
有一种与索引选择性有关的索引优化策略叫做前缀索引,就是用列的前缀代替整个列作为索引key,当前缀长度合适时,可以做到既使得前缀索引的选择性接近全列索引,同时因为索引key变短而减少了索引文件的大小和维护开销。下面以employees.employees表为例介绍前缀索引的选择和使用。
从上图可以看到employees表只有一个索引,那么如果我们想按名字搜索一个人,就只能全表扫描了:
mysql> EXPLAIN SELECT * FROM employees.employees WHERE first_name='Eric' AND last_name='Anido';
+----+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+---------------+------+---------+------+--------+-------------+
| id | select_type | table | type | possible_keys | key | key_len | ref | rows | Extra |
+----+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+---------------+------+---------+------+--------+-------------+
| 1 | SIMPLE | employees | ALL | NULL | NULL | NULL | NULL | 300363 | Using where |
+----+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+---------------+------+---------+------+--------+-------------+
1 row in set (0.00 sec)
如果频繁按名字搜索员工,这样显然效率很低,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建索引。有两种选择,建或<first_name, last_name>,看下两个索引的选择性:
mysql> SELECT count(DISTINCT(first_name))/count(*) AS Selectivity FROM employees.employees;
+-------------+
| Selectivity |
+-------------+
| 0.0042 |
+-------------+
1 row in set (0.30 sec)
mysql> SELECT count(DISTINCT(concat(first_name, last_name)))/count(*) AS Selectivity FROM employees.employees;
+-------------+
| Selectivity |
+-------------+
| 0.9313 |
+-------------+
1 row in set (0.87 sec)
显然选择性太低,<first_name, last_name>选择性很好,但是first_name和last_name加起来长度为30,有没有兼顾长度和选择性的办法(对于VARCHAR索引最长可以有768字节)?可以考虑用first_name和last_name的前几个字符建立索引,例如<first_name, left(last_name, 3)>,看看其选择性:
mysql> SELECT count(DISTINCT(concat(first_name, left(last_name, 3))))/count(*) AS Selectivity FROM employees.employees;
+-------------+
| Selectivity |
+-------------+
| 0.7879 |
+-------------+
1 row in set (0.69 sec)
选择性还不错,但离0.9313还是有点距离,那么把last_name前缀加到4:
mysql> SELECT count(DISTINCT(concat(first_name, left(last_name, 4))))/count(*) AS Selectivity FROM employees.employees;
+-------------+
| Selectivity |
+-------------+
| 0.9007 |
+-------------+
1 row in set (0.75 sec)
这时选择性已经很理想了,而这个索引的长度只有18,比<first_name, last_name>短了接近一半,这时我们把这个前缀索引建上。
先开启profile再执行一遍按名字查询,比较分析一下与建索引前的结果:
mysql> set profiling=1;
Query OK, 0 rows affected, 1 warning (0.00 sec)
mysql> SELECT SQL_NO_CACHE * FROM employees.employees WHERE first_name='Eric' AND last_name='Anido';
+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+------------+
| emp_no | birth_date | first_name | last_name | gender | hire_date |
+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+------------+
| 18454 | 1955-02-28 | Eric | Anido | M | 1988-07-18 |
+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+------------+
1 row in set (0.17 sec)
mysql> ALTER TABLE employees.employees ADD INDEX `first_name_last_name4` (first_name, last_name(4));
Query OK, 0 rows affected (1.23 sec)
Records: 0 Duplicates: 0 Warnings: 0
mysql> SELECT SQL_NO_CACHE * FROM employees.employees WHERE first_name='Eric' AND last_name='Anido';
+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+------------+
| emp_no | birth_date | first_name | last_name | gender | hire_date |
+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+------------+
| 18454 | 1955-02-28 | Eric | Anido | M | 1988-07-18 |
+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+--------+------------+
1 row in set (0.00 sec)
mysql> set profiling=0;
Query OK, 0 rows affected, 1 warning (0.00 sec)
mysql> SHOW PROFILES;
+--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Query_ID | Duration | Query |
+--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1 | 0.17215550 | SELECT * FROM employees.employees WHERE first_name='Eric' AND last_name='Anido' |
| 2 | 1.20597425 | ALTER TABLE employees.employees ADD INDEX `first_name_last_name4` (first_name, last_name(4)) |
| 3 | 0.00076825 | SELECT SQL_NO_CACHE * FROM employees.employees WHERE first_name='Eric' AND last_name='Anido' |
+----------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7 rows in set, 1 warning (0.00 sec)
性能的提升是显著的,查询速度提高了200多倍。
前缀索引兼顾索引大小和查询速度,但是其缺点是不能用于ORDER BY和GROUP BY操作,也不能用于Covering index(即当索引本身包含查询所需全部数据时,不再访问数据文件本身)。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centos.bz/2017/09/mysql%E7%B4%A2%E5%BC%95%E9%80%89%E6%8B%A9%E6%80%A7/
快来评论一下吧!
发表评论